據IBM(國際商業機器公司)統計,中國是世界上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擁有39個工業大類、191個中類、525個小類,具備全球最為完備的工業體系和產業配套能力。經過幾十年間的發展,中國制造的核心競爭力從廉價變成了高效,尤其以深圳為代表的產業集群表現最明顯,行動也最為迅捷。成熟的產業鏈配套,結合深圳信息產業和金融產業的優勢,組合效應是巨大的。
各領域的制造業,用互聯網和數字化的手段優化改變企業內外部的同時,也給整個產業鏈帶來積極的變化,制造能力實現了飛躍式提升。奮達科技基于制造業智能化轉型升級的產業布局,聚力打造高新技術企業集群基地,并成立工研院,以技術創新驅動升級,在主業穩定的情況下,為新增長進行研發投入。同時,公司著手打造工業設計中心和設計服務中心為公司及合作品牌提供產品研發、設計服務,延伸公司亮點產品線和業務線。
生產制造方面,奮達科技推行精益生產,在柔性制造上邁出了關鍵一步。追求效率,倒逼公司持續提升制造能力,既要考慮產能,也要考量供應鏈環節中客單量的變化。要形成類似于豐田的柔性制造,就必須要要在供應鏈環節改造上下足功夫。
訂單管理方面,傳統的代工制造模式,是根據客戶的訂單進行制造與交付類的簡單業務對接,往往讓代工方處于被動,產能再高,沒有訂單就等于沒有營收。奮達科技基于多年的業務合作關系,與業內國內外知名品牌商、零售商建立了一對一的高效服務模式,戰略合作關系更為密切、穩定。此外,公司業務部門直接對接客戶市場部門,第一時間發現市場商機,研發部門直接對接客戶技術部門,提高技術問題解決效率,縮短產品的開發周期。
供應商管理方面,供應商管理通過互聯網下數字技術重構,衍生了三種運營模式——自營、聯營以及托管。奮達科技通過以供應鏈為著力點,成立中央采購中心,實行集中采購管理,將制造相關訂單收集形成采購清單,再統一下發到各廠進行配貨。后續,或將通過自有平臺,閉環處理售中的生產采購、售后的維修退換等繁瑣的流程,去除不必要的中間商環節,預估可以節省3%-10%的采購成本,效果明顯。
2021年以來,面對新冠疫情、芯片短缺、大宗商品原材料價格劇烈波動等嚴峻挑戰,奮達科技在與供應商的戰略合作支持下,加固并優化了資源供應鏈,獲得增益。與各大原廠從簡單供應/需求關系轉變成戰略合作伙伴,真正打造強有力的供應鏈,實現精益采購。
此外,奮達科技通過成立中央商務中心,加強前瞻行業動態交流,挖掘市場潛在商機。中央采購中心同時也可及時收集、分享原材料市場行情簡訊,共同為公司經營決策提供數據支撐。形成由單一的加工制造轉變為產品設計、原料采購、倉儲運輸、訂單處理、批發經營以及終端零售等1+N模式,才能為公司發展帶來更多效益。
未來制造能力繼續升級的根本不在于規模,而在于科技創新,科技創新涵蓋了制造業前端至后端環節。產業鏈的每一個環節在不同領域、不同企業自我優化后,走向今天的高效。近幾年,奮達科技一直在做固定資產、研發投入及生產綜合管理的投資,旨在深化垂直整合能力,拓寬產業鏈,進一步加固公司的護城河。